绿盟·中国美丽乡村计划简介

 

一、概述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是人们对过去乡村美好景色的永久的记忆。美丽乡村,承载着人们浓浓的美丽乡愁!可是在如今的许多乡村,却是一番让人心酸的景象:垃圾围村,臭水横流,老人空巢,儿童留守,古宅凋敝,文化衰落。因此,留住美丽乡村,留住浓浓乡愁,已经成为人们的美好追求。

  十八大及三中全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以及2015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美、富、强”的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彰显国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决心和力度。

  在此大背景下,作为一个有责任的绿色公益组织,绿行者同盟(简称:绿盟)以“绿行中国·创福全球”为己任,经过2年多的策划和探索,绿行者同盟于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规模宏大的“中国美丽乡村计划”,通过建立“公益推动、政府启动、乡村主动、社会联动、内生驱动”这五个动力机制,以“环境教育,政策催生,建设推动,文化传承”为主抓手,以“五生(生态、生产、生活、生意、生机)”为建设目标、“五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文化)”为实现手段,构建价值生态链,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来共同开展美丽乡村试点村的建设,探索一套可持续发展、可复制推广的公益模式,致力于解决当今广大农村存在的“垃圾围村,河流污染,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无序建设以及乡村文化衰落”等问题。

  当前,推动全社会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绿行者同盟的第一要务。

二、目标

  绿盟·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概括为“五生”:即生态、生产、生活、生意、生机。

  生态:建立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乡村生态系统。以垃圾收集处理和村庄河流、河涌水系治理这两条主线开展环境治理,恢复村庄自然生态。进而延伸到空气、土壤治理,实现村庄美好自然生态环境。

  生产:实现乡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开展农村土地复耕,发展生态种植,盘活村居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农村产品开发、文化开发,恢复扩大提升农村的生产功能,解决城乡劳动力不协调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和精神财富。

  生活:实现山清水秀、共享天伦的和谐乡村。即让城市人回到农村生活,享受农村新鲜空气、悠闲环境,让外出人员回到乡村发展,提升生活质量,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幸福。

  生意:实现乡村内需增长、品质提高的未来市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扩大农村的内需,提高农村生活品质,为广大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企业提供市场机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局,为参与企业提供更多的生意机会,回馈公益企业。

  生机:实现乡村充满活力、生生不息的美丽画卷。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乡村主人翁活力,焕发农村的整体生命力,换发乡村蓬勃生机,从而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

三、手段

  绿盟·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手段手段充满人文关怀,归纳为“五化”:即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

  净化工程:净化工程是该计划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即指把还乡村一片真正“净土”。通过绿盟组织开展的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环境教育,辅之于绿盟“绿币”系统的应用,让村民积极参与其中,自主开展卫生清洁工作,实现乡村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让村貌干净、水流清澈、池塘景美,形成常态保洁制度。

  亮化工程:主要是在乡村道路的重要路口处安装节能灯,保障夜行安全,切实解决农村居民文化活动场所、村庄主要道路、乡村学校夜间照明问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亮化工程的定制设计,充分调研设计,保障布局合理。加强对公共场所、道路以及壁灯等方面的整体设计布局。

  绿化工程:以绿化为中心全面改善乡村绿化状况和人居环境,引导村民围绕村庄的闲置土地、房屋、池塘、树木等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选择绿化树种,发展风景林、经济果木林等,建设特色产业型、休闲观光型等乡村绿化模式,所选树种时应当充分考虑树种的市场前景和大规模造林需求,不要盲目攀比和追求过高标准,要充分突出乡村风格的明显特色。引导村委及村内企业自筹资金,推进村内绿化。

  美化工程:由绿盟组织高校团队开展前期调研,结合村庄实际情况进行美化规划。始终坚持以体现村庄实质美为前提,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美化改造,体现地方建筑特色。根据乡村各自特色与产业文化有机结合,挖掘潜力,如旅游观光、自然风光、农业基地、古典民俗、经典文艺、人文景观等特色,大力培育乡村花园、乡村酒店、乡村民宿、休闲农庄、观光农场等新型业态,发展风情小镇、土楼人家、民族山寨等特色产品,让美丽乡村“串珠成链”,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促进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打造美丽乡村形象。

  文化工程:要注重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重视散落在乡村的大量历史记忆、宗教传衍、地方方言、乡规民约、祖训家规、生产方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复活传统民间故事,传承地方戏曲、手工制作、乡间小吃、传统习俗等民间文化。同时,加强村级图书室、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资源建设,营造集休闲、娱乐、学习、健身于一体的乡村环境,形成特色乡村品牌活动,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并将公益文化、道德文化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相融合,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塑造村民的行为之美。既强调自娱自乐,又注重寓教于乐。

四、资金

  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绿盟公益基金会提供的启动资金,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乡民乡贤募集,社会资本投资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绿盟基金会将充分挖掘乡村自身的资源,发挥乡贤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之美。

 1、绿行者同盟发起成立绿盟公益基金会,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启动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专家团队的组建及工作方案的编制。

 2、绿盟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乡村筹集,政府资助、乡贤募捐,村企合作商业项目开发等。

 3、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参与村庄商业项目开发。

五、建设

  采取“公益推动、政府启动、乡村主动、社会联动、内生驱动”的建设模式。这是“政府主导”模式的有益补充,也是“乡村自建”模式的全面提升。

  当前,全国各地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大多为两种模式:

  一是“政府主导”模式,即由政府投入财政资金,结合经济开发的需要,开发一些具有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村镇,但这种模式一方面受限于财政资金的规模,一方面也只适用于有丰富旅游文化资源的乡村,受益的村落极为有限。

  二是“乡村自建”模式,即由乡村自发筹集资金开展村庄建设,主要开展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环境治理,但这种模式只限于部分“先富起来”的乡村,同时乡村建设的层次较低,投入也难以为继。

  绿盟·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旨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可复制推广的全新模式。解决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困难。它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模式创新。

  公益推动

  绿行者同盟通过建立一个满足所有参与者的利益诉求的公益价值生态系统,推动全社会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绿盟作为价值生态圈的策划管理和执行机构,主要负责创新公益模式的建立、各方资源的整合、利益攸关方利益的协调以及各种诉求的实现,形成一个闭合的公益价值生态圈。

  政府启动

  充分发挥政府领导作用,体现政府全局重大利益协调这只有形的手的合理定位。当地市、区政府在国家战略背景下给予最大力度引导资金,出台以奖代补、项目资助等各中方式的进行配套政策支持,合力推动当地乡村为美丽中国画上重要的一笔。

  乡村主动

  乡村要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借力公益创新模式,全力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要善于挖掘乡村自身的资源,发挥乡贤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发动更多乡贤为自己家乡作出最大贡献,并为出钱出力的乡贤的提供最大精神价值回报。

  社会联动

  由绿盟发动企业、媒体、学界、娱乐界等战略合作伙伴和志愿者构建公益价值生态圈,推动美丽乡村公益事业发展。在这个公益价值生态系统发展中,不同对象通过系统的战略部署,形成合理的合作体系,实现价值一体化。使战略合作伙伴获得最大的生意和品牌效应,志愿者实现能力拓展、视野扩大,价值提升的回报。

  内生驱动

  盘活乡村人才、土地、文化、建筑、农林水系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增加村民各种收入,加快推进乡村自身经济发展。


六、加入

  为公益价值生态系统的构建者,绿盟将发动全社会热心公益的企业和个人深度参与。只要拥有一颗公益之心,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实践公益梦想的位置。我们欢迎各界热心公益人士的参与。

1、捐赠绿盟公益基金会

  企业与公益基金会合作是一种"多赢"的选择。对企业来说,参与公益事业不仅可以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还可以通过社会责任投资,获得全新市场机会,创造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收益,真正实现耕耘即收获,付出即回报,过程即结果。对绿盟公益基金会而言,吸纳企业参与公益事业可以扩大公益事业的发展资源,借助企业的资金支撑、技术支持,让绿盟“中国美丽乡村计划”的步伐更加稳健。从而实现企业绿色发展和社会生态文明的双赢局面。

2、加盟乡村建设工作坊

  欢迎全国相关高校发挥其人才优势参与到绿盟的美丽乡村伟大计划中来。绿盟将通过搭建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平台,不断提高学者与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为参与者提供服务国家,报效人民的众多机会。绿盟已与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系列工作坊,例如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联合成立“古村建设工作坊”,与暨南大学成立了“乡村文化工作坊”等,欢迎报名加入,或者另行建设相关工作坊。

3、加入乡村建设智力库

  为建立高层次、高效能的美丽乡村建设团队,绿盟与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系列研究中心,例如与中山大学携手成立“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与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共建了“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欢迎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专业人士,以及乡村建设探索者,先行者加入智库,或者与绿盟合作建立其他相关研究机构。

4、加入绿盟志愿服务队

  绿盟与全国高校国学联盟、广东院士联谊会、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佛山市设计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各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自行车协会等多家单位达成深度合作关系,成立了志愿者俱乐部,旗下包括绿设计、绿骑士、绿影者、绿媒体、绿师者等五支志愿者队伍。志愿者可以获得储备知识、提高能力、拓展视野、增强素质、提升境界的机会,在与各领域公益人士的互动交流中汲取正能量,释放公益热情,体现自身价值,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欢迎各方人士加盟。

5、成为美丽乡村试验点

  绿盟基金会经过精心准备,于2015年2月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广东省为重点,面向全国发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试点村召集令,将在2015年内启动20个试点村的建设工作。在2017年前,启动100个试点村建设。在2018年以后,该项工作将实现常态化,将形成的各种建设模式推广,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常态化机制,鼓励、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真正实现“美、富、强”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具体报名合作流程如下:

①、报名通道:绿盟官网首页乡村报名可下载、填写并提交美丽乡村申请表;

②、绿盟将根据乡村提交的报名信息进行初审;

③、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实地踏勘及调研;

④、签订战略合作及具体合作项目。

  绿盟基金会重点挖掘具有历史文化底蕴、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及农业生产潜力的乡村,从村庄、乡镇、县域等三个层面开展先行先试,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及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立足各地资源优势,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绿行者同盟将通过绿盟基金会拨款为选定的试点村提供启动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工作方案编制等。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案将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原则,从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出发,进行总体规划,杜绝大规模撤并村庄、大拆大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