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庄村携手绿盟公益系统推动乡村水环境整治项目,奏响党、政、村、社、企、民、媒协同治水“多重奏”,构建了水清岸美、人水和谐的美丽乡村。今天,《珠江时报》以整版报道,关注罗园水乡的治水之策。

第三届中国(佛山)农村改革南庄论坛开幕,到2019年佛山“绿水行动”启动大会举行,再到“艇佛山”水岸巡河志愿服务基地正式揭牌,这些重量级活动不约而同地选择南庄镇的南庄村罗园水乡作为举办地,就是对公益推动“多元协同共治”模式的一种肯定


早在2014年,南庄镇就“牵手”广东省绿盟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绿盟公益),以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计划”试点为契机,将南庄村罗园水乡列为试点,整合政府部门、专家、企业家、志愿者、村民、媒体等多方力量参与河涌整治,一改村级治水“单打独斗”的格局,初步形成了多元治水的协同模式。

在此基础上,自2017年6月起,南庄村以“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为目标,系统地推动水环境整治项目,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覆盖全村41.8公里的污水管网,真正实现雨污分流,又投入数十万元对3.1公里的环村涌进行了清淤。

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美岸、活水、修复”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提升水景观,打造出水清岸美的亲水空间,构建了生态优良、人水和谐的美丽乡村。

关键词1:多元参与

奏响党政村社企民媒协同治水“多重奏”


2019年3月22日,正值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南庄村也迎来了一场由佛山市水利局(佛山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佛山市委员会、南方日报驻佛山办事处、广东省绿盟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绿水行动”启动大会,作为多元主体助推水环境治理的鲜活例子,南庄村以罗园水乡为试点的多元治水经验在会上备受关注。

早在2014年11月,南庄镇携手绿盟公益,启动“中国美丽乡村计划”。以罗园水乡为试点在政府支持、公益推动、村级主导下,由绿盟公益发动其成员企业、专家、村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治水,奏响了政村社企民媒协同治水“多重奏”。例如组织美丽乡村水治理联盟成员实地踏勘,为河长提供公益性诊断服务,解决河长非科班出身的困扰;通过乡建学堂提升村民生态素养,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水治理;拓宽水治理资金来源,争取政府支持、倡导公益配捐、引入社会资本等。

“今年5月,我们选择在南庄村的罗园水乡成立'艇佛山'水岸巡河志愿服务队,并挂牌成立水岸巡河志愿者服务基地,旨在进一步发挥党员志愿者、团员志愿者以及亲子志愿者在河湖长制的积极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河湖治理志愿服务中。”广东省绿盟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李倩说,“我们希望能把罗园水乡的成功治水模式推行到其他乡村,助推乡村振兴、助力人居环境整治

对此,南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永祖表示,南庄村联合多元主体共同开展河涌治理效果明显,使环村涌的水质达到Ⅳ类水,符合了水上运动爱好者对河道水质的高要求。

被纳入佛山市古村升级行动计划的罗园水乡,以“生态、生产、生活、生意、生机”的提升为目标,以党建引领下的“公益推动、政府领动、内生驱动、乡村主动、社会联动”为动力机制,实施了“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文化”“五化”工程,通过打造古村文化体验巷、渔人码头、瓜果基地等,逐步展现出岭南美丽水乡的迷人风貌,迅速让罗园水乡迅速在朋友圈“走红”。

正是借鉴罗园水乡的成功治水经验,佛山把多元主体助推河湖长制作为推进河湖治理的创新性模式,发起“绿水行动”,并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2:截污纳管

投4000多万建41.8公里管网 实现雨污分流


在创建美丽文明村居的征程中,南庄村尤其注重环境升级改造,特别是水环境治理。

南庄村规划用于人居环境整治的8300多万投资中,包括污水管网、自来水管网、绿化网络共“三网”的提升就占了大半,总投入达5400多万元。其中,铺设覆盖全村长达41.8公里的污水管网更是超过4000万元。

将如此一大笔村集体资金投在地下,不少村民起初是不太理解的。

“大家就是担心会影响分红,所以,我们一边要搞好村集体经济不能影响村民分红,一边还要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阻力大,压力也大大。”谈及当初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时的艰难情形,南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永祖说,“万事开头难,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时我们把全村18岁以上的村民全部组织去附近的先进村参观学习,连着几天分批乘坐大巴走出去,每次都有10台大巴,大家眼见为实,看到别人建好管网,巷道干净,不再积水滋生蚊虫了,效果实实在在。”

就这样,外出参观“取经”一圈回来后的村民,观念发生了转变,在村里举行污水管网建设等全村整体环境提升工程全民投票大会上,超过95%的赞成票,为项目的快速顺利实施打了一剂“强心针”。

谋定而后动,2017年8月起,总投入接近1200万元的南庄村污水管网支管改造工程相继分四个标段动工开建,到了2018年2月便全部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有了“支管”只是解决了村民家中生活污水的引出来问题,要接驳政府投资建设的主管还须“干管”。为此,2018年3月,南庄村全境的污水主干管网工程也紧锣密鼓地启动分为四个标段建设,总投入则超过3000万元,到今年1月底,随着覆盖南庄全村的污水管网全部顺利竣工并验收合格,标志着南庄村成为佛山为数不多真正率先实现雨污分流的行政村。

为了保障污水管网建设安全,开工前,南庄村“两委”干部还特别召集中标承建单位,采用座谈方式向对方说明本村的地形、土质等情况。“我们村是流沙型土质,开挖到地下2米深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出现流沙,铺管工程很多地方都需要开挖到6米,所以,要提前沟通好。”罗永祖说,“同时,建设过程中,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要挖开,影响肯定是存在的,怎么解决,我们用了很多大板垫在开挖的地方,方便村民出行。”

在截污纳管的同时,南庄村还投入约42万元对位于罗园水乡的3.1公里环村涌进行系统清淤,整个清淤用时半年,实现河道畅通、形成水网,以系统思维抓水环境治理,增强水动力、自净力和水质量。与污水管网建设同步的还有31.6公里的自来水管网的升级改造工程,让村民饮上了干净水。

关键词3:水岸同治

打造水清岸美的亲水空间


“古榕遒劲、小桥流水、荷塘月色”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在充满岭南风韵的南庄村罗园水乡里总能邂逅到。穿村而过的两条水道旁,灵秀的水乡风貌和质朴的民俗风情,风光旖旎的田园美景,古建筑和旧祠堂鳞次栉比,上百株古榕树郁郁葱葱,让南庄村尽显岭南水乡“气质”

为进一步整治沿河环境,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沿河景观,同时满足市民对绿色健身出行的生活需求,南庄村坚持水岸同治,充分利用镇村联动契机,建设了长达1公里多的沿涌绿道。同时,南庄村实施“绿色飘带”工程,对河岸绿化进行整体提升改造,种植高档苗木,增绿上千平米,河涌沿线还安置了照明景观灯,既美观又安全,将河与河、河与路、河与景都连起来,让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进入一条带状公园。

事实上,由于空间狭小等问题,村级治水往往比城市治水难度更大。但南庄村不但真正实现雨污分流,更将治水与产业升级和挖掘历史文化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工业村居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2017年8月,由绿盟公益学院院长汤浩宁主笔设计南庄村投资450万元升级改造罗园水乡原有的荷花池,建成了荷香园,新增石曲桥、景观亭,并利用空闲地设置村民健身场所及儿童游乐基础设施等,于涌边建成了书香四溢的耕读园;同年10月,南庄村又投资约500万元在环村涌畔建成了文脉绵长的探花园与厚德载物的崇文园。

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美岸、活水、修复”等一系列措施,既巩固了水安全,改善了水环境,也修复了水生态,提升了水景观,打造出水清岸美的亲水空间,为建设人水和谐的美丽乡村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4:长效管护

建立日巡保洁机制 巩固治水成果


2019年7月初,禅城区区长孔海文以市人大代表身份在调研南庄村环境提升项目时对罗园水乡的河涌水质“点赞”。孔海文还特别指出,南庄村做环境提升时的规划和硬件都不错,但一定要做到保洁的全覆盖,建立长效机制。这就好比人穿衣服一样,西装要靓,衬衣也要靓,这才是乡村振兴。”孔海文强调了“建管结合”的重要性。

南庄村在水环境治理的长效管护方面也先行了一步。“要保持河岸常绿水常清,关键还是要靠后续的长效管护。”罗永祖在谈到如何进一步巩固治水成果时谈到,“为破解河道长效管护难题,我们实行每日巡逻、专人保洁的机制。”

其实,自2017年起,南庄村就组织专人每日巡逻全村的河涌水域,及时清理水面上的漂浮物。罗号针便是南庄村的专职河涌巡逻员之一,他同搭档两人每天都会绕着南庄村的河涌巡逻至少一次,雷打不动。“刚开始,涌上的漂浮垃圾确实不少,白色塑料袋、枯树枝、瓶瓶罐罐之类的,清理起来有难度。”罗号针说,“现在除了暴雨天会冲进一些垃圾,平时基本都没啥了。”

不仅如此,每逢暴雨天气,南庄村两委干部总会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们一起走村入巷,实地检查有无积水以及雨水倒灌的现象出现。“雨污分流的工程虽然完工了,但能否发挥作用,一场暴雨就能检验,在巡检中,发现一处就要马上去整改,直至解决积水和雨水倒灌的隐患。”南庄村党委委员罗敏晖说。

得益于长效管护,南庄村的治水成果真正得到了巩固,如今,走进首届“中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之一的南庄村,整洁的村容村貌,与水环境和谐统一,水乡文化内涵丰韵,乡土风情浓郁。

记者观察:

治水借智借力打出“组合拳”

众所周知,治水工程浩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是政府、村居哪一方之力可以“单打独斗”的。就因为认识到这一点,南庄村主动运用社会治理的方式,与广东省绿盟公益基金会牵手,充分整合资源,借智借力,变“一村单打”治水为“多元协同”治水,激发公益组织、热心企业、乡贤、志愿者以及广大村民等多方的积极性,投身于治水这一波澜壮阔的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这些多元化的主体,以不同形式,参与到了治水工程中。他们承担不同角色,权力与义务也多种多样,但深度参与到南庄村的治水行动中,他们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最终汇集起来,形成了治水的合力。

一段时间以来,南庄村正是以水为纽带,全方位做好本村的“水”文章,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不断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通过引入绿盟公益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广泛发动民间力量守护河湖,让“村居河长”与“民间河长”两条腿一起发力,实现多元主体河道共巡、生态共治、成果共享

实际上,南庄村罗园水乡的这种“多元协同共治”的治水模式,能够提供平台让更多的企业、研究机构、公益组织和热心市民参与河涌治理,一起打造全民参与、政村一心、社企合作“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水新格局。体现了环境治理从传统“保姆式”管理向合作多元治理模式的转变,呈现出“从管理到治理”“管理与治理并存”的新状态。

从南庄村罗园水乡的治水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治水也是一大系统工程,水污染表现在水面,但根子在岸上。无论是投入数千万元建污水管网,实现“截污纳管”,还是清淤、增绿,实现“水岸同治”“美化绿化”,南庄村罗园水乡的治水实实在在地打出了组合拳。 


图文来源:《珠江时报》

                  微信公众号《探花故里崇文南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