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绿盟公益基金会
中国美丽乡村计划(试点村建设项目)
项目自评估报告

 

一、评估背景

试点村建设项目是广东省绿盟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绿盟公益”)自2015年发起的一项致力于改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公益项目。项目以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为主,弥补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基建短板,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提供策划规划、社区营造等多个手段,赋能村干部和村民,发挥其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作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项目从2015年正式启动,到2020年12月底,已经顺利完成项目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本次评估工作将针对项目自2015年启动以来至今的工作成效、影响、经验教训进行梳理、分析、评估。

二、评估工具概述

(一)评估目的

本次试点村建设项目评估由绿盟公益秘书处组建内部评估团队进行,项目评估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对试点村建设项目的项目背景、主要进展、工作规划等进行系统梳理、全景勾勒;第二,客观公正评价试点村建设项目的成效和社会影响;第三,进一步提炼绿盟公益乡村建设模式,总结宝贵经验,为其它乡村建设提供借鉴,为下一阶段更好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参考。

(二)评估模型

项目评估团队运用专业的研究方法,通过“四维”评估模型,从项目价值、项目管理、项目绩效、项目创新四个维度对试点村建设项目进行系统评估。其中,项目价值包含项目的公益性、项目与基金会使命的一致性、项目的必要性三块内容,包含个人及相关群体的价值、对行业或产业的价值、对社会乃至全人类的价值三个层面;项目管理包含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决策/沟通机制三块内容;项目绩效包含项目投入、项目产出、项目结果、项目产生的社会影响四块内容;项目创新包含项目的创新性、项目的可持续性、项目的可推广性三块内容。

(三)评估方法

为系统了解和掌握试点村建设项目实际运营情况及成效,项目评估团队主要运用参与式观察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文献与资料分析法开展此次评估工作。

1、参与式观察法

项目评估团队于2021年赴佛山、梅州、肇庆等地,走访考察试点村建设项目开展的基础设施,包括村道、停车场、老年人活动室、篮球场等,详细了解试点村建设项目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的实践。

2、半结构式访谈法

项目评估团队提前拟定访谈提纲和重点访谈方向,与合作村庄村村干部、普通村民、服务提供方、过往项目人员(已离职)等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谈,充分了解各利益相关方对试点村建设项目的看法。

3、文献与资料分析法

项目评估团队查阅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工作制度文件、统计报表、工作简章以及各类会议纪要等档案性资料,并参考期刊、报纸、媒体报道等与项目相关的报道,对试点村建设项目的项目背景、前期设计规划情况、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特点、项目财务管理、项目取得的成效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为进一步组织和开展评估工作提供便利。

(四)评估产出和计划

120213月:阅读项目文件,对项目当前的进展情况、运作机制等有充分了解。

220217月至11月底:调研绿盟公益试点村建设项目在各地的开展,并向地方合作方、受益人等及时发放问卷,同时也选择一些地方进行实地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地方合作村庄、受益人、项目团队等。

3202112月至20223月:分析和总结项目的经验、模式、教训、未来发展设想等,结合调研访问资料,撰写评估报告,并经过绿盟公益的审核后形成评估报告定稿。

试点村建设项目项目评估进度表

序号

步骤

具体工作

完成时间

1

阅读项目文件


2021.3

2

制定评估方案


2021.3

3

第一次实地访谈-罗园村项目点

访谈受益人、合作方

2021.7-11

4

第二次实地访谈-璜溪村项目点

访谈受益人、合作方

5

对罗南村项目点进行线上访谈

访谈受益人、合作方

6

数据分析阶段

与绿盟公益项目执行团队密切沟通

7

访谈项目团队人员

访谈绿盟公益项目执行团队全体成员(包括过往离职人员)

8

报告撰写

评估团队独立撰写

2022.3

  

三、项目评估

(一)项目价值

1、相关性

试点村建设项目的总目标为:通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乡村基建短板,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并在基金会的长期陪伴支持下,推动乡村满足生活需要、生产需要、生态需要和人文需要,让生活在乡村中的常住居民和来到乡村的客人能感受到“生态之美”、“生产之美”、“生活之美”、“生意之美”、“生机之美”。分目标包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村干部赋能”“提升多元主体参与热情”三个方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指的是:补齐项目合作点在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方面基础设施短板。“村干部赋能”指的是:通过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提升村干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策划规划设计认识水平。“提升多元主体参与热情”指的是:培养村干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兴趣,提升参与热情。试点村建设项目的目标及行动与绿盟公益业务范围及提倡的“多元共建”理念高度一致。

2、必要性

试点村建设项目建设契合国家大政方针,获得了合作村庄的大力支持,符合援建地村民期待,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绿盟公益品牌形象。总体来说,试点村建设项目可实现多方共赢,具有高度的建设必要性。

1)政策导向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04—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8年关注三农问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绿盟公益积极响应和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三农”开展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的公益项目,补齐合作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的短板问题,与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不谋而合。创建试点村建设项目,是绿盟公益利用社会资源优势解决 “三农”问题,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再次有益实践。

2)村民期待

试点村建设项目是脱贫所需、百姓所盼。试点村建设项目选址多位于省定贫困村,村庄经济较为薄弱,房屋大部分为砖混建筑、土包砖建筑、土坯建筑,路网缺乏体系,卫生环境差,缺乏公共活动场所和设施。总体来说,选定村庄整体条件差,亟待改善。改变乡村贫困落后的境况是党和政府的根本要求,更是合作村庄村民的由衷心愿。绿盟公益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重点帮扶合作村庄,以“净化、绿化、亮化、亮化、文化”五大切入点为开展建设工作,将合作村庄建设成了具有生态、生产、生活、生意、生机的美丽乡村,这对于村民而言可谓“雪中送炭”。

3、公益性

项目的公益性是指那些具有非营利性和社会效益性的项目。从受益人群来看,试点村建设项目的目标人群主要是居住在合作村庄的村民,以及村庄周边辐射范围内的村民,村庄建设对他们的好处显而易见。通过新建、改造民居,新建和修缮公建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大幅改善,“脏乱差”等情况不复存在;修缮村民活动场地,组织开展篮球赛等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绿盟公益还积极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等参与小镇捐赠活动或开展多元化公益活动,让村民真切地感受到点滴温情。从项目管理角度来说,绿盟公益设计和开展的试点村建设项目,优先考虑村民切身利益,帮助村民拔除“穷根”。总体来说,试点村建设项目具有较高的公益性。

(二)项目组织与管理

1、项目组织体系

试点村建设项目形成了绿盟公益、基金会项目组双层级组织管理架构,各层级人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支持。

1)基金会层面

在项目开展前,绿盟公益为项目开展提供充足的人才配置,抽调项目人员、专家搭建项目组,并负责项目的整体统筹、协调等工作。自试点村建设项目建设之初,绿盟公益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负责项目对接,多次就项目建设等与项目组进行沟通,并予以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2)项目组层面

试点村建设项目具体工作由项目组负责实施和落地,具体工包括合作村庄前期调研、报批报建、工程实现等。项目组成员由于项目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外聘专家等组成。

2、项目管理机制

试点村建设项目管理机制大致可分为决策机制、协商机制、退出机制、制度规范四大方面,各机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决策机制

内部决策机制:试点村建设项目项目主要由绿盟公益负责管理,项目立项、选址、确定规划单位、规划设计、成立项目组、审批预算和决算等事项均由绿盟公益负责,在具体工作事项方面,由绿盟公益理事会、秘书长负责审批,确定具体执行方案。

2)外部协商机制

在项目组推进具体工作时,如涉及方案或计划微调,要通过项目组与合作村庄协商决策;项目具体工作基本是以绿盟公益为核心,项目组牵头主导,合作村庄支持协调,项目组与合作村庄共同协商决策,村民通过村民代表以及村民小组充分参与。

3)退出机制

试点村建设项目在项目竣工落成后,工作重心转移到其他合作村庄,项目组视当地情况择机退出现场,后期由合作村庄或开发企业具体负责维护。

4)制度规范

为规范试点村建设管理,绿盟公益制定了《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内部规章制度,具体规定项目开展过程中的细项,确保项目持续有序运行。

3、项目开展流程

试点村建设项目基本按照《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管理,具体过程包含项目选址、项目立项、签署协议、确定供应商单位、项目具体实施及验收等环节。

1)项目选址

绿盟公益根据理事、企业伙伴、公益伙伴以及自发寻找等渠道,寻找项目选点。

2)项目立项

绿盟公益主要负责人实地考察备选点,在详细比较分析备选点的经济、文化、交通、产业等方面情况后,形成《调研报告》,提出初步选址意见上报绿盟公益审批,经审批确定最终选址。

3)签署协议

在试点村建设项目通过审批后,绿盟公益与当地村庄/政府签订协议,达成合作意向。合作协议签订前,绿盟公益与当地村庄/政府共同召开专题会议,就协议中所涉及的合作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地沟通。

4)确定供应商单位

确定项目内容后,绿盟公益通过多方比价,确定供应商单位,并签署《服务采购协议》,约定供应内容、供应时间、双方权责等。

5)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后,项目组根据《项目管理制度》,定期监测项目进展情况,定期及时汇报项目建设进度,集中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6)验收确认

试点村建设项目即将完工时,项目组着手开展验收工作。在工程验收当天,项目组(执行机构)、村干部代表联合现场验收;待验收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确认。

 

(三)项目成果与影响

1、项目成果

绿盟公益6年来的工作始终围绕“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五方面进行探索,根据乡村的优势特点及诉求,针对性地植入“五化”建设,以此提升乡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在开展硬件建设的同时,采用社区营造的手段,开展各类活动,鼓励村民、村干部、村周边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到乡村建设,探索建设兼具“生态、生产、生活、生意、生机”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截止至202112月,绿盟公益的工作覆盖了在广东、湖南、四川、河南、青海、云南6个省18县(区),实施策划、规划、设计、建设项目、活动达61项,其中建设类项目48个,活动类项目13个,受益总人口约为91492人。

1)净化项目

净化工程是项目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即指把还乡村一片真正“净土”。绿盟公益在禅城区南庄镇罗园村、兴宁市新圩镇蓝布村、大村村等村庄组织开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环境教育、最美选举评选活动,通过发动村民清洁屋前屋后的垃圾,开展村居整洁评选,用以支持乡村当地环境改善,增强村民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广大村民自觉整治身边的“脏乱差”问题,共创优美洁净环境。

同时,针对乡村水域问题,20166月,绿盟公益资助罗园村(罗园水乡)开展生态修复,打造了水上浮岛景观,提高水体净化能力,构建罗园水乡河涌的自我净化生态系统

除此以外,针对个别乡村供水设施较为落后,影响到民众的饮水安全问题,绿盟公益先后向清溪镇、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的乡村学校捐建一批净饮水设施,有效解决了上述地区师生共计5100余名学生安全饮水的难题。

截止至202112月,绿盟公益共计开展了8个净化工程、活动,其中包括1个村庄的水域治理、4个乡村学校/社区的净饮水设施建设以及3个村庄的环境教育、评选活动,受益人口达13266人。

2)绿化项目

绿化项目是指绿盟公益引入专家团队,项目合作村庄开展全方位调研,以绿化为中心全面改善乡村绿化状况和人居环境,引导村民围绕村庄的闲置土地、房屋、池塘、树木等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选择绿化树种,发展风景林、经济果木林等,建设特色产业型、休闲观光型等乡村绿化模式。

如往惠州市公庄镇吉水围村, 20156月,绿盟公益组织了来自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的专家教授,前往当地开展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提炼了当地数百亩的竹园以及一大片古老的荔枝园作为当地的发展特色,出资策划举办 “第二届岭南佳果节”,通过盘活村庄果林,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提高农民收入,据统计,活动当天接待游客超3000人,水果销售额超过10万元。

除了村级项目以外,绿盟公益在镇级层面也开展了相关“绿化”项目。2015年,绿盟公益与罗定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配置最优质的专家团队,以萍塘镇良官海惠农业生态园为切入点,通过建立萍塘镇试点绿盟工作坊,引入循环农业技术、开展环境教育讲解员培训,协助制定环境教育课程,并组织策划了田园徒步“罗定20公里”、校园科普、割稻谷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借助当地的绿化资源,推动当地发展休闲观光产业,该项目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个,观光产业年收入将达上千万元。

3)亮化项目

亮化项目是指在乡村道路的重要路口处援建节能灯,保障夜行安全,切实解决农村居民文化活动场所、村庄主要道路、乡村学校夜间照明问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止至202112月,基金会为罗园村(罗园水乡)、良官村两个村庄安装了照明设备(景观灯、路灯)。

4)美化项目

基金会针对村庄规划设计同质化程度高、缺乏专业规划设计资源的问题,引入了规划设计领域的专业力量,多次到现场走访、协调、修改方案,对项目进行专业把控, 如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罗园水乡,绿盟公益委托华南理工大学为罗园村的乡村旅游和人居环境进行规划设计,该规划方案针对当地地理环境和交通区位,以及村庄密集的水网、历史文化遗迹等优势,提出“四心、三轴、五组团”的规划结构,在规划设计的指示下,出资援建罗园村巷道牌坊、青砖指示牌、滨河休闲小道、观光瓜棚、罗园八景标识石碑、绿盟亭、绿盟廊标识牌。截至目前,绿盟公益共为韶山市清溪镇、兴宁市石马镇、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水冚村、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罗南村、罗园村共计5个村庄/乡镇提供规划设计方案,方案为当地乡镇/村居的建设资金提供规划指引及整治项目库,由当地资金执行的环境教育、三清三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内容已全面推进。

除此以外,基金会还对已有的规划设计方案的项目提供小额的资金或物资支持,村庄向基金会提交项目方案后,经基金会审慎评估确认符合资助标准后,向申请村庄提供小额的资金或物资支持。自2015年至2021年期间,基金会共助力支持修建村道(2条)、停车场(1个)、乡镇街道立面改造(1条)、公共厨房(1个)、乡村学校教育空间、活动空间(25个)。

5)文化项目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然而当前村庄普遍缺乏公共文体活动设施,为此,2015年,绿盟公益资助丰顺县金湖村修建老人音乐坊(活动室)和乡村书屋。2019-2020,绿盟公益携手广州市盛邦康体场地材料有限公司分别向信宜市平塘镇湾龙村、肇庆市鼎湖区桂城街道第一社区、信宜市平塘镇罗排小学、信宜市平塘镇湾龙小学、茂名信宜市新宝镇上峰小学、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水冚村共计6个村居(学校)捐建篮球运动场(跑道),为村民及乡村学生提供运动场所。

同时,基金会还引入了相关社会组织和大学团队,结合当地人文环境等多元因素,以项目村为研究对象,启动村史梳理、史料征集等活动,如如携手暨南大学,举办《乡村文化记忆之罗文俊研究》史料征集发布会,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有关罗文俊的文物资料,助力村史馆建设。组织广东省国学教育促进会大学生专委会大学生志愿者在公庄镇吉水围村开展历史文化遗产记录活动,挖掘吉水围乡村文化内涵,收集散落在乡村的大量历史记忆以及记录村庄的现状,为吉水围村人物志、风物志、历史名人立传等书记的撰写做准备。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培育村民内生动力以推动乡村振兴。

除此以外,绿盟公益还积极活化利用乡村古建资源,通过利用璜溪村历史悠久且形态丰富的岭南建筑资源作为典型样本,成立了广东省首个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对外讲述岭南传统建筑结构、营造技艺,并让人们了解岭南水乡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以更好地推动璜溪村本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2、项目影响

1)人居环境及基础设施得到完善

人居环境及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是基金会试点村建设项目的直接目标。基金会通过发挥自有资金的灵活使用优势,以项目撬动资金的形式,聘请专业设计团队为项目合作村庄制定策划规划设计方案,协助、引导政府资金、村庄资金、社会资金参与到道路建设、污水管网工程、三清三拆三整治、文体广场建设等项目上,改善了项目合作村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当地的人居环境,

同时,基金会精准回应合作村庄诉求,围绕净化(河涌治理、垃圾分类)、亮化(路灯安装)、绿化(植树)、美化(停车场、亭廊、标识牌)、文化(文化室、图书阁、篮球场),协助村庄开展软件和硬件上的建设,使村内人居环境得到较明显的提升,获得村民、村干部、上级政府部门等的广泛认可,其中,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南庄村罗园水乡因其水治理成绩,承办了2019年度“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佛山“美丽水乡行”暨“绿水行动”多元主体助推佛山河湖长制公益联合行动启动大会。在绿盟公益的助力推动下,2017年,云浮罗定市萍塘镇广东海惠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于获“2017年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命名; 2020年,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水冚村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1年,罗园水乡获“2020年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命名;2022年,罗南村(罗南生态园)获“2021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命名(拟)。

2)活跃乡村氛围,促进社区融合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绿盟公益开展多项活动,并采用社区营造的手段,让乡村社区的不同成员共同参与到乡村建设,如璜溪村试点建设过程中,通过“璜溪村公共厨房改造项目”,组织动员村党员干部、妇女、社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到公共厨房改造中,社区成员通过对公共厨房改造项目的参与、交流,促进不同社区成员之间的融合,提升其参与社区决策的能力,并积极营造和创新社区共同体文化、社区归属感以及共同的精神家园,促进多元主体共融共建新型乡村社区,有效开展生活型社区共同体治理。

3)对接社会资源

绿盟公益试点村建设项目提倡“公益推动、政府领动、乡村主动、内生驱动、社会联动”,即通过公益力量,推动社会多方力量参与乡村建设中。

绿盟公益作为一家社会组织,拥有着企业、高校、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策划规划设计方面,基金会引入了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粤建设计研究院、佛山市美村丽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共同合作开展工作。

社区营造方面,基金会联合社会组织在项目村落地开展工作。如广东省环境教育促进会、佛山市南海区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佛山市古镇古村活化促进会、广东省国学教育促进会大学生专委会等,分别开展了环境教育、导赏员培训、乡村文化艺术集市、口述史梳理等活动。

(四)项目问题与挑战

绿盟公益从“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五个角度入手,致力于将试点村建设项目建成为生态、生产、生活、生意、生机兼具的美丽乡村。回顾近年来试点村建设项目的开展过程,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

1、成本管控要加强

成本管控是项目管理中的一项关键性指标,做好成本管控并符合预期目标,不仅可以提高项目整体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以,并且为项目更好地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试点村建设项目运作过程中,由于乡村所处的环境地形特殊,部分新建及改造环节图纸沟通、提供不及时,项目施工现场部分不可预见成本管控困难等原因,导致项目开展过程中出现中途修改方案、建了又拆等问题,造成了实际建设过程中个别分项超标。

2、项目设计及管理体系有待迭代

由于试点村建设项目是绿盟公益创立之初即发起的项目,早期由于人员刚接触公益行业、专业程度不高,因此在项目设计及管理层面有一定缺漏,比如早期项目监测方面仅通过电话联系跟进,没有将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记录在文档中,虽然后续随着基金会工作人员的成长以及外部专家的加入,对相关漏洞进行补充完善,但整体来说该项目的设计及管理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迭代,好快速应对乡村振兴时期的需求。

 

六、对项目后续发展的结论和建议

(一)项目评估结论

本次评估主要从项目价值维度、项目管理维度、项目绩效维度、项目创新维度展开,综合来看,评估组认为,试点村建设项目设计合理、执行效果明显,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具体评估结论如下:

在项目价值维度:试点村建设项目是绿盟公益发起的乡村振兴兼具公益性质的项目。试点村建设项目的目标及行动与绿盟公益业务范围及提倡的“多元共建”理念高度一致;其次,项目符合国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实现了传承乡村文明基础上的现代化;最后,项目优先考虑村民切身利益,回应村民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使百姓、政府、企业等多方得益。

在项目管理维度:项目的组织与管理机制较为系统清晰。项目开展从选址、立项、签署协议、确定供应商单位、启动建设、验收确认均有系统的流程设置,项目组成员职责明确,规划清晰;项目开展过程中,项目组能够及时汇报项目建设进展及遇到的困难,确保项目高效推进、按时交付;建设完成后,绿盟公益不定期持续关注项目后续情况。

在项目绩效维度:项目遵循“生态、生产、生活、生意、生机”的发展目标,截止至2021年12月,绿盟公益的工作覆盖了在广东、湖南、四川、河南、青海、云南6个省18县(区),实施策划、规划、设计、建设项目、活动达61项,其中建设类项目48个,涵盖建设照明、净水、垃圾分类、文体活动设施建设,活动类项目13个,主要涉及乡村产业发展活动策划、乡村总体规划、环境教育宣教活动等,多样化的活动有助于塑乡情、凝民心,为社区不同群体的交流融合搭建了平台。

在项目创新维度:试点村建设项目实现了公益项目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融合,为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树立了典范。项目运作过程中,培育了“百企千村厕所革命”公益联合行动、乡建学堂等公益项目,为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二)评估建议

针对“试点村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及现实需求,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1、规范成本管理,扩大项目效益

慈善资金是乡村振兴的“粮草”和“弹药”,是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只有保障粮草、弹药充足,管好、用足、用好慈善资金,才能下好“先手棋”。试点村建设项目扶贫资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个别分项超标等问题,后期可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加强对预算编制、招标采购、工程款申请、签证变更、不可预见费使用、结算管理等环节的管理,管好、用足、用好慈善资金;配齐项目施工图纸,为施工提供参考和依据,确保施工成本可控、可防;根据《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更加体系化的报销流程,规定财务直接负责人及时汇总报销台账,并将汇总结果上报至项目组组长和绿盟公益;加强财务管理的内外部监督,进一步落实财务工作周计划、周总结、月总结、会签制度,并将财务数据送审,坚决杜绝浪费现象以及资金滞留现象的发生,合理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

2、健全项目管理体制,推动项目迭代升级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之年,新发展时期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要求,原本试点村建设项目所已满足不了新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因此需要重新梳理新发展时期乡村问题,瞄准核心目标,建构对应的目标及相应活动,引入外部设计团队,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强化项目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