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厕所的事,从来都不是小事。

       距今五千年的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遗址里发现的一个土坑,被视作中国厕所的起源。3000多年前,在印度河流域出现冲水式马桶。

       尽管自秦汉时期,华夏民族就开始逐渐重视如厕这件事情,但直至21世纪以后,中国人“如厕难,难于上青天”的状况才得以基本解决。

       然而,一些乡村的厕所情况仍不容乐观。在2018年3月5日的全国两会上,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引人关注。

       乡村的厕所应该怎么搞?长期扎根乡村、推动“中国美丽乡村计划”的广东省绿盟公益基金会大胆创新,联合建筑规划设计师和材料供应联盟,从设计资源入手,结合当地文化和最适合的建材卫浴,已经在广东地区搭建了100多个厕所案例,形成一套系统的乡村“厕所革命”解决方案。

 

让人无法拒绝的“五谷轮回之所”

       “五谷轮回之所”,这是《西游记》故事中孙悟空对茅厕的称呼,堪称神来妙笔。但对于许多村民来说,厕所却难以“神妙”起来。

       从两年前开始,绿盟公益团队深入全国各地调查乡村厕所情况。他们发现不少乡村的公厕整体外观老旧,墙面污迹斑斑,甚至出现剥落现象。有些公厕基本功能设施不完善且遭到破坏,无残疾人专人厕间或设备已损坏,而母婴间等功能设施完全未见;公厕的采光差,厕所空间给人带来一股压抑感,厕间臭味萦绕不散。

       “为何不用我们的公益力量,来推动解决乡村的厕所问题?”有了这个想法,绿盟开始联合绿盟公益学院院长汤浩宁组织了一批从事乡村建设多年的设计师,成立乡村厕所设计团队,以公益的力量自发开始“厕所革命”行动。

       但在这个过程中,绿盟成员遇到了鲜为人知的困难。设计师团队设计出来的公厕方案受到村民以及村干部的不理解,比如有所谓风水的影响,也有外观不符合村民的审美。

       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师团队一直认为,在公厕安全、使用、耐用、节约的基础上,设计方案要努力做到与周边环境协调、符合现代城市的审美要求之余,尽可能地融入当地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设计出令村委满意,令村民喜欢的公厕。

       在东莞市麻涌镇,14条村33座公厕,绿盟公益及其设计师团队交出风格各异、区分度高,有麻涌特色的方案。比如麻三村公厕将吸取天后庙的建筑特征,与天后庙融为整体,彰显民族和地域特色;古梅路公厕设计通过两个长方体的错位组合,实现功能需要和视觉需要,结合古梅路的主题,用梅树的剪影装饰外立面,增加景观性;魁楼晚望公厕以魁楼晚望景区的主体建筑为设计依据,突出民族建筑特征,使该公厕与景区融为一体;川槎公园公厕将融入岭南建筑和现时村居建筑特征。


案例1、麻涌镇文化广场公厕

麻涌镇文化广场公厕设计效果图

麻涌镇文化广场公厕建成图

麻涌镇文化广场公厕室内建成图

案例2、麻涌镇魁楼晚望公厕

魁楼晚望公厕设计效果图

魁楼晚望公厕建成图

案例3、麻涌镇古梅路公厕

古梅路公厕设计效果图

古梅路公厕设计平面图

古梅路公厕建成图

       最终,当地给人“脏乱差臭”印象的公厕,转眼间就变为村民游客“想去公厕、享受去公厕”。

       依靠100多个落地案例,绿盟对乡村公厕建设进行了经验总结,将建设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进行交流和推广,并已着手起草绿盟乡村公厕的革新标准,为各地乡村公厕建设提供设计、技术及材料等标准的参考。

 

建立材料联盟打造“科技公厕”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创新不断为厕所革命提供着有力支撑。

       绿盟公益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建立联系,共同成立“美丽乡村材料供应联盟”,在探索实践省内多地区的公厕革新落地项目的过程中,引用和运用大量新兴材料和技术,解决村民担忧的公厕质量问题。

       在佛山市罗园村,过去公厕脏乱差,没有村民愿意进去,旧公厕直接排污到河涌中,河水乌黑且带着臭味。新公厕建立后,排污管被纳入到市政污水管网,河涌变清澈,还原了岭南水乡的特色。由于设计规范、科学,使得厕所内的臭气能够有效排除,保持空气流通。新公厕带来的种种变化,使得村民认识到新公厕的重要性,开始自觉维护公厕。

       同时,绿盟旗下志愿者俱乐部还组织开展古村清洁、垃圾不落地、废弃物回收、最美村居评选和环境教育学堂等活动,居民受到感染也逐渐参与其中,使得原来仅仅维护公厕清洁逐渐放大到维护整个乡村的卫生,最终促使村民的生活习惯改变。

       “未来绿盟将会继续大力推进‘厕所革命’项目在各乡村的落地,同时也将为全国的城乡公厕建设引入专业的设计、技术以及材料。”绿盟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倩表示,绿盟公益是一个开放的组织,欢迎有志于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力量加入,共同携手革新中国乡村公厕,建设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