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园20分钟效应”火出圈,闻花香、听鸟语、见绿地,更多人开始走进公园为自己“充电”。除了能提供情绪价值外,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议题下,在科普价值方面也能发挥教学场景的功能。
11月2日,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与绿盟公益联合策划的零碳生活共创营项目,携15组亲子家庭走进石湾活力新港公园,开展了“绿意公园”主题研学活动。在零碳讲师的精心组织下,小朋友们通过“植物图谱”小制作、“水的旅行”小实验、“生物链”小剧场、“微缩公园”小手工等沉浸式科普环节,在家门口的大公园里体验了生态环境教育。
本次的研学旅行,设计了一系列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体验,让孩子们理解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通过探索植物器官的秘密,解构一株植物的微观小生态,感受一片绿地的“呼吸”。通过探索雨水去哪了,解构一座公园的海绵城市功能,了解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缓解城市内涝方面起到的作用,理解其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生态平衡原理,感受着一座城市的“呼吸”。在小剧场环节,小朋友们化身为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亲身体验并演绎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生物链的微妙平衡,感受着地球的“呼吸”。
据零碳讲师介绍,新港公园由“佛山新港码头”改造而成,承载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印记并展现了全新的滨河现代城市风貌。本期研学活动的亲子家庭大多来自公园周边的居民,见证了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生态修复手段,将货运码头改造成“生态码头”。家长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研学活动了解到“新港公园”的前世今生,以及其背后的地方社会、生态、经济发展进程。
在最后的微缩公园手作环节,亲子家庭化身为“公园主理人”,将课堂中学习到的海绵城市的渗透原理、生态系统的平衡模式、生物链的依存关系、植物器官的运作功能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融入到“小公园”的制作中,孩子们互动欣赏着数十个多样化、美丽的微缩小景,将“公园绿意”从家门口带回了家。
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佛山正全力推进科普公园建设,区别于传统‘宣传栏’式的平面硬件宣教方式,本土环保组织在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内容设计、公园场景利用、互动体验形式等方面,将发挥更加立体的作用和有益的探索。在传播本土生态文化,构建本土气候韧性等方面发挥 ‘软植入’的积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