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1日,广东省首个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在佛山市狮山镇璜溪村正式揭牌。该基地是在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下,绿盟公益联合璜溪村在此开设传统建筑文化体验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基地计划利用璜溪村历史悠久且形态丰富的岭南建筑资源作为典型样本,讲述岭南传统建筑结构、营造技艺,并让人们了解岭南水乡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以更好地推动本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古建样板齐全
空间布局体系历经700多年延续至今
璜溪村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始建于宋朝,至今已有800年历史,是“中国传统村落”、“广东历史文化名村”。璜溪村建筑肌理清晰,是佛山市南海区各村中古建筑保存相对完整,完好程度也较高的一个村。
早在在建村时,璜溪村就采用了较为少见的“坐南向北”朝向,布局上具有自己特点,传承了岭南水乡的梳式结构,在整体的建设布局上形成了较为完严密的防御体系,历经 700多年延续至今。
全村由“一纵十三横”14条街巷组成,保有大量的宗祠、学堂、住宅等历史建筑,古村落内建筑形式多样,多数建筑空间格局完整,古建筑上的彩绘、灰塑、砖雕、石雕等装饰保存完好,全村明渠排水系统仍能使用。
村内保留的建筑多建于清代及民国时期,有少量的明代建筑。清代建筑材料多采用麻石、木材、青砖等,其梁架、柱式、开间等,均可以清晰看到传统中式建筑风格。根据初步统计,村内共有明代建筑5间、清代建筑119间、民国时期建筑15间。璜溪村集岭南广府古民居建筑之大成,集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堪称“岭南古建博物馆”。
“实景课堂+定制课程”
培养岭南广府建筑专业人才
随着时代的变迁,璜溪村的许多村民已迁址新居,目前古村中有许多房屋已经空置,这也就给人们仔细观察研究提供了方便。更为特别的是,由于部分建筑坍塌后没有重修,人们可以从裸露的地方清晰地看到建造工艺。整个古村就像是一个特别准备好的古建教室,等待好奇的人们前来探究。
基于璜溪村这一宝贵的遗存,在佛山市住建局的指导下,璜溪村与绿盟公益在村内设立“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尝试结合古建筑实体,约请专家编成包括“构造、材料、工艺、日常居住使用”等知识点在内的鲜活教材,结合民间建筑艺人的现场口述讲解,形成系列传习课程,让参观学习者透彻了解各种建筑的构造、装饰、用材等特征及营建技艺。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终于“开门纳客”了。
设立传习基地可谓意义深远,据佛山市住建局城乡建设科科长袁海鹏介绍,佛山拥有大批传统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厚重、民俗活动丰富的古村落,古村落数量在广东排名第三,它们寄托着佛山人的乡愁,承载着岭南文化的底蕴与魅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传统村落风貌保护与传承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然而,乡村风貌与建筑保护意识、传统建筑修建知识的缺乏使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绿盟公益学院院长汤浩宁也深有体会,“我考察过的乡村多数都存在遭受不同程度破坏的问题,很多设计师、尤其是外地施工团队、工匠都不懂传统建筑的结构知识和修建技术,不专业的修缮工作会使得建筑失去了本身原有的特征及价值,而且这种行为存在不可逆性,它们急需我们正确的保护”,他表示,“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的设立,可以为古村修复建设的从业人员和广大古建爱好者提供一个教学、研究和交流的实践场地,从而为岭南广府建筑的传承作出贡献。”
专家建言
挖掘研学、文创等更多乡村活化途径
事实上,早在2019年初开始,璜溪村与绿盟公益签订了共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协议,借助公益力量活化利用古村资源,摸索“一村一品”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之路。一年来,在绿盟公益发起下,已组织多方力量,活化了德深李公祠、秉裕书室,进一步完善了村史馆,建立了二十四节气园地、“艇佛山”水岸巡河志愿者服务基地等,并设立了乡建学堂,开展了相关课程,使这些空间得到了有效的活化利用。
“乡村是富含价值的一块宝地,只是其‘价值’是需要细心发现、耐心发掘,正如璜溪村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它的每一块砖、每一面墙、每一处雕刻,都是写实的乡村演变史和文化史”,在挂牌仪式上,绿盟公益执行秘书长李倩向在场的各位专家教授诚恳求教,“希望借助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挖掘乡村的价值,为璜溪村的活化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乡村活化用一种通俗的解释,就是把它用起来,用起来就活了”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赵泓对于古村活化思路提出新的解释,他表示,“活的乡村根本在于人,有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乡村才能活起来。璜溪村传习基地的思路很好,一方面它有利于了解、学习岭南广府建筑;另一方面它变成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地方,吸引外面的人会过来交流学习,使得乡村变成了一个流动的空间,就不是一个‘死’的空间。”
绿道民宿负责人林玲也以刚刚品尝过的璜溪村美食以及村里的古建筑为例子,提出“利用书院和小朋友,打造传统讲课形式;发掘美食特色,让游客学习制作,形成可带走的产品;发掘照片背后的历史故事。”三点建议。
随着前来参加活动的专家教授为璜溪村的发展“支招”,璜溪村村长李志成对古村的活化利用越来越有信心,“未来,我们将在传习基地的基础上,挖掘更多的研学、文创的途径,让我们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出来,增加村民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