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正月二十,丰顺县小胜镇一年一度的天穿非遗文化花灯节如期而至,组织规模由往年的单一姓氏的宗亲活动升级为全镇21姓氏的联谊盛典,呈现出“小胜万人闹天穿,激发文化新活力”的盛世景象!更有珠三角和潮汕地区的游客前来凑热闹、沾福气。上千名巡游人员精神抖擞一步一舞,龙狮队伍舞动得雄壮有力,五彩斑斓的各式灯笼高高挂起,乡道村道满是欢声笑语。



本次活动在丰顺县小胜镇党委、镇政府的指导下,由小胜镇孝友堂文化研究促进会主办,得到广大乡贤的慷慨解囊。同时,在广东省绿盟公益基金会的配捐支持下,放大了乡贤善款的聚合效应。通过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感恩文化、乡贤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多维度展现了小胜地方文化的本真性,解锁出一条乡村节庆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厚植传统文化,助力本土文旅发展!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作为丰顺县小胜镇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天穿节”迎菜花灯活动,承载着全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早记载天穿节的资料是东晋王嘉所撰《拾遗记》,云:“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曰补天穿。”流传至今仅有少数地区的人们传承的古老节日,却在小胜镇越办越旺。这得益于民间与官方的双向奔赴,一方面乡亲的传承热情赋予了其更丰富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组织丰富的文艺汇演,使“天穿节”更加异彩纷呈。



小胜孝友堂会长李广宏在致辞中表示,“为了推动‘天穿节’等本土文化事业的组织管理步入更为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在小胜镇人民政府、广大乡贤和公益组织的支持下,小胜镇孝友堂文化研究促进会正积极推进小胜‘天穿节’晋升市级非遗,努力打造成为梅州市、全省乃至全国的一张璀璨的文旅名片。”



弘扬红色文化,致敬巾帼“她”力量!

据说,“天穿节”源自“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在中国民俗节日中,天穿节是唯一由家庭主妇担纲祭祀的民俗节日,体现了客家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小胜镇,作为这一节日的重要传承地,不仅保留了这一古老的习俗,还孕育出了如坚真大姐这样的杰出女性。



李坚真,广东省丰顺人,是中国妇女运动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老红军战士,也是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30位女干部之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国妇女运动,特别是为广东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精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广大党员、群众的尊敬与爱戴。从小胜镇走出的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女性地位和妇女运动树立了新的标杆,不仅是对古代女性地位的一种现代回响,也是对女性力量的一种持续彰显。

李广宏表示:“此次活动的主会场由原来的祠堂门口变更到小胜镇坚真纪念广场,意图将红色文化与传统民俗相结合,乡亲们在欢庆‘天穿’的同时唱响红歌,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爱国情怀,不仅是对坚真大姐的致敬,更是对传统文化多维度的创新和发展。”



深耕感恩文化,全镇21姓氏大团结!

在小胜镇,“天穿节”还是感恩节,人们除了表达“女娲补天”的感恩之情外,也不吝于感激乡里乡亲的守望相助。2024小胜镇天穿非遗文化花灯节打破往年单一李氏宗亲筹办的惯例,首次邀请了全镇二十一个姓氏乡亲同欢同庆。



“荣幸!很荣幸能够作为陈姓代表参加天穿灯活动!”陈先生满脸洋溢着喜悦之情,难掩内心的激动。作为一名本地小商户,当得知“天穿节”活动将邀请全镇各姓氏共同参与时,他带头出钱出力,与更多热心乡贤、爱心企业一道慷慨解囊,支持本土公共文化的发展。

夜幕下,融入了二十一个姓氏文化元素和历史故事的彩灯交相辉映,五彩斑斓,如同小胜镇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在夜色中绽放。



凝聚乡贤文化,解锁乡村发展新路径!

很多游子少年离家,返乡看到曾经生活过的故乡在凋敝,倍感心痛。他们有着对家乡文化的崇敬和自豪,想为美丽乡村建设做贡献,绿盟公益作为承载这份乡愁的生态平台,凝聚起丰富的资源宝藏,焕发出巨大的聚变般的能量,为美丽乡村提供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丰富的资源支持,围绕乡村价值的发现和发挥,助力乡村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

2024年,是绿盟公益与小胜镇合作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第四个年头,通过与珠三角一带的丰顺县在外乡贤紧密合作,深入推行“文化+精神”,从《小胜之歌》《唱着山歌闹革命》原创歌曲及MV的共创到宣发,“镇歌”传唱释放出持久而绵长的感染力,成为小胜镇的文化名片;从小胜镇文化组织的资助到赋能,“汉乐社”、“孝友堂”等本土力量正在推动坚真红色文化的发扬、“天穿节”非遗活动的升级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下来,将继续发挥公益力量,深度挖掘小胜镇本土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激发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图片来源:小胜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