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陶瓷董事长何新明和陈特夫私交甚密,何新明曾说:“教授,我都不想干了,你还在干,真是感动。”“多跟这样的人接触,你能感觉到他传递出来的正能量。”一位接触过陈特夫的媒体从业人员感叹。

  今年,陈特夫76岁,身兼数职的他仍坚持每周上六天班,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他说,挣钱不是目的,“我一个老头能花多少钱?”做陶瓷模具是兴趣、事业、梦想,“我就是学这个的,这种用知识创造价值的满足感是什么都无法代替的”。和很多繁忙的创业者不同的是,陈特夫已不用再被公司的业务管理困在案牍之前,而是专心于设计——“我就是靠研发起家的,不能丢。”

  52岁第一次来佛山学习考察

  “佛山尊重知识分子的气氛,比内地要强很多,我能感受到这里的发展前景。”

  佛山市石湾陶瓷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泰冈数控精密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省突出贡献专家……相比于名片上的一系列头衔,陈特夫更习惯别人称呼他为“教授”。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的30年里,他曾在陕西工业技术职业学院教书育人。

  1988年,来佛山一次学习视察,让陈特夫感受到佛山对于知识分子的渴求,也看到了满腹才华化作实干的可能。

  “当时很多陶瓷模具厂报废的模具堆积如山,而我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陈特夫回忆,20多年前,中国的陶瓷业正慢慢发展,而佛山陶瓷业界采用的陶瓷模具,不但造价非常高,损耗还特别快。降低造模成本、延长使用时常,陈特夫的“特长”和当时的陶瓷模具厂所探索的革新“一拍即合”。之后,他所参观的工厂派出专车,带陈特夫更细致、全面地参观厂区,一起探讨。

  “佛山这种急着要改进的劲头,以及尊重知识分子的气氛,比内地要强很多,我能感受到这里的发展前景。”陈特夫在佛山受到的礼遇和他在学校的境遇成鲜明对比。

  陈特夫当时正在为科研项目缺经费而发愁。他说,知识分子要跟工人结合起来,学点实际知识,再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身为副教授的他经常到实验室和工厂,到工厂里收集题目带学生一起完成毕业设计。回实验室研究后,再到工厂解决实际问题。“工厂也欢迎我们去,我也搞出了一些科研项目,但是要投资,工厂就没这个能力了,有一些项目就没有推广。”

  “时任石湾区委书记非常热情,当天夜里就让我写了一个可行性报告给他,第二天他就打电话给我,‘欢迎你来我们这里’。”石湾区给陈特夫开出的工资是每月400元。更让陈特夫动心的是,“他尊重你,尊重你的知识,自然也尊重你的前景。”

  于是,放弃副教授职衔、放弃学校分配的房子陈特夫毅然南下。来到佛山后,报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改良陶瓷模具。“把陶瓷模具用一般的钢来做,磨损的地方用特选材料焊上去再加工,寿命和进口钢材差不多,但是价钱却便宜得多,并且质量很好,可以代替进口。”一年以后陈特夫的项目被评为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自此,他”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名声一炮打响了。

  1989年,在陈特夫的主导下,佛山市石湾陶瓷工业研究所成立,首先解决了陶瓷模具造价昂贵并依赖进口的问题。

  71岁全部资产投入新事业

  “投资如果失败,我就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如果说50多岁还能被称为男人最好的年纪,陈特夫从国家手里买下石湾陶瓷工业研究所时,他已经步入七旬高龄。2008年,他做了一个看起来十分冒险的决定——投资120万元成立了泰冈数控精密机床有限公司,跨入机械制造这个他并不熟悉的领域。泰冈招兵买马之后,陈特夫总共投入了600万元在研发和装备上。这600万是陈特夫多年的积蓄,其中还包括房子抵押给银行借来的200万元。

  “如果投资失败,那我就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用破釜沉舟形容陈特夫的行为毫不为过,促使他这么做的,是他对于市场的敏锐判断。

  2007年,被视为佛山乃至中国陶瓷产业的分水岭。这之前,佛山陶瓷迅速走向规模化、产业化,陈特夫的陶瓷研究所的业务也随之大展宏图;2007年之后,媒体开始用“危机四伏”来形容佛山陶瓷——能源危机、物流危机、反倾销压力,尤其是和环境发展的“水火不容”;2008年开始,佛山陶瓷企业生产线纷纷开始向迁。

  2008年,陈特夫瞄准了制造工具革新带来的机遇。想做出能够取代进口的数控工具模床。

  “要做出精密的机器零部件,刀子要很厉害,粗制滥造的刀具制造不出来好的零部件,所以刀具对制造行业非常重要。要好的刀具,就必须有好的制刀机器。”陈特夫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来解释他的事业。陈特夫调查后发现,他所瞄准的制作精密刀具的机器在国内没有生产的厂家,“当时来看根本做不了”。

  陈特夫掌握的数据中,全国对于数控机床的需求近300台,这个数字还在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加。这些需求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一台机器价格200多万。“大厂、飞机制造厂、航空业、铁路这方面高档零部件,那都是由进口模床磨出刀具再去加工的。”

  “能不能把这些国产化,代替进口?”要完全实现这个想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泰冈“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即主要抓设计和销售,而机器所需重要零部件去一些制造能力强大的厂商购买。“泰冈不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去制造这些零部件,而且通过专业厂商分工配合,泰冈慢慢地做出了新产品,也逐渐被市场认可。”

  泰冈成立的前三年,陈特夫将全副身家投入到泰冈的运作中,第四年,泰冈完成了40台数控机床的订单,到了今年,泰冈已经接到80多台的订单——每台数控机床售价40多万元,这意味着泰冈产值已超过3000万元。

  “泰冈要逐步接近国外产品的水平,我们和湖南大学、西安交大、佛科大都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全部国产化。”陈特夫骨子里是一个骄傲的人,他认为国产未必不如进口;此外,他又是一个务实的人,他的所有“冒险”都建立在“化知识为力量”的基础上。

  目前,泰冈是国内唯一一家上规模的数控精密机床公司,泰冈的厂房内张贴的值班安排,周六周日都已排满——为完成订单,他们在加班加点赶工。

  76岁寻觅追梦同伴

  “我想找一个有远见的合作对象,不能总想着在一年两年内得到回报,而是愿意扎扎实实地干,五年十年后才有回报的企业家。”

  一个知识分子要创业,最难的是什么?“工作要投入,对人不能摆架子”,陈特夫总结。初到佛山,“我都不知道哪里来那么足的干劲”,为了看机器打桩效果好不好,50多岁的陈特夫从晚上8点一直看到凌晨4点,深夜骑单车回家时,眼睛突然看不见,直接撞上电线杆子的事也曾发生。

  “技术人员要重视和工人的配合。”陈特夫是近视眼,实验时焊接的活儿只能麻烦工人帮忙,看见工人在夏天里汗流浃背,陈特夫第二天便带了凉水和毛巾,替工人擦了一遍又一遍。

  陈特夫一直在寻找跟他观念相同的人。“如果你只是图省事,在办公室里把设计图一画,那你就完了。”陈特夫将新招来的大学生通通安排进工厂,和工人一同工作一年,在这个过程中熟悉机床,做到心中有底,日后才能做好设计。然而,让他失望的是,最近招的大学生很难坚持下去。“在车间里也不愿意去动手,在旁边看。看有什么用?能学到什么东西?你坐在办公室里是学不到东西的。”

  “年轻人,不能架子太大。”陈特夫坐直了了身子,。现在陈特夫已经很少招本科毕业生了,“情愿要专科学院的,踏实一点,比较懂得珍惜机会,愿意学东西。”“真正有理想的年轻人,是关心这个企业能否为你提供发展空间,而非计较工作是否去轻松、高薪。”

  与现在的大学生相比,陈特夫曾经的学生,至今仍有和他并肩奋斗的。在近30年的教书生涯中,陈特夫收获了此生最宝贵的三样财富——在实践与科研的结合中积累的满腹才学,这成了他创业的“原动力”;满天下的桃李,研究所的高管中有一名他的学生,跟着陈特夫20多年;最重要的是,他娶了一个温柔妻子。陈特夫的妻子是他的学生,事业上“是高材生,很多理念跟我是一样的”。陈特夫在研究所的实验室工作时,妻子在旁打下手。他们育有二子,大儿子现任石湾陶瓷工业所总经理,主管销售,并持有部分泰冈的股份。

  在陕西的经历让陈特夫认识了大批机械专业的骨干,而这些人日后也成为推进他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研究所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毕业于陈特夫之前曾任教的陕西工业职业学院,跟着陈特夫的20年间,两人一起发明专利;早年间认识的咸阳机械厂的老工程师,在退休后被陈特夫请到佛山继续“发光发热”……

  “我年纪大了,发展还是要靠年轻人。”这一观念一直贯穿于陈特夫的创业生涯中,他敢于将事情托付给年轻人,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泰冈成立伊始,陈特夫聘请了一个曾经的学生,咸阳机床厂是当时我教的学院的实习工厂,厂里有一个高材生,曾在日本留学、在北京经营国外的进口物资销售,对工具模床国内的生产和国外的工具模床情况比较了解。“我说你过来以后,我们一起开发这个产品,做大做强、代替进口。四年前,我叫他技术入股,他来了以后所有的待遇全部满足,并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他,有什么困难尽力帮他解决。”

  泰冈的发展渐渐步入正轨,陈特夫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将企业做强做大。“我想找一个有远见的合作对象,不能总想着在一年两年内得到回报,而是愿意扎扎实实地干,五年十年后才有回报的企业家。”陈特夫坦言,这样的合作对象并不多。不久前陈特夫去北京参观机械展,对激光检测计算精度机器十分感兴趣,但是上百万一台的价格让他有点却步。此外,他还希望能够在外地铺开销售点,这些都需要一个强大的合作者的配合。

  目前陶瓷研究所是张槎的纳税大户,去年纳税额近300万元;泰冈也曾获得政府百万元的资金扶持。在寻找合作对象的时候,陈特夫也曾接触过风投,“他们只想赚钱,只关心投入和收益的比中,而非实实在在做企业。”陈特夫认为,“企业的发展还是要靠自己”,要“踏踏实实干实业。”

  追梦人语

  在车间里不愿意动手,在旁边看,看有什么用?能学到什么东西?你坐在办公室里是学不到东西的。

真正有理想的年轻人,是关心这个企业能否为你提供发展空间,而非计较工作是否轻松、高薪。

中国梦不仅仅是要跟上外国,还要超过它,做到最好、最强。

  现在中国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发展路上可以少走弯路。

  面对梦想不要害怕。我看得非常坦然,我做不到了,还会有接班人继续做下去。活一天就做好一天。

  艰苦创业精神、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要实干,才能实现梦想。

——陈特夫

  人物介绍

  陈特夫,1937年出生于湖南,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任职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1年。51岁时他下海创业,主导成立佛山市石湾陶瓷工业研究所;71岁时,他的事业再上新台阶,成立泰冈数控精密机床有限公司,四年来产值翻番,目前年产值为3000万元。

■记者手记

  超越与传承的力量

  陈特夫的想法很简单。目前许多顶尖设备在中国仍无法生产,他要做的,就是通过技术改进,把这些原本造不了的造出来,并且做得比国外还要好。“中国梦不仅仅是要跟上外国,还要超过他,做到最好、最强。”陈特夫说,现在中国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发展路上可以少走弯路;赶上先进国家后,再通过创造和技术,赶超对方。

  太多人轻易提“梦想”,却又儿戏地随意更改。但“梦想”二字从这位略显干瘦的老人嘴里说出来的时候,似乎带着一股魔力,让人不得不信服。

  下海创业的24年间,陈特夫已经做到了。“意大利曾经是我的目标,我制出的陶瓷模具水平要赶上意大利。现在我们做到了,意大利的厂家开始订我们的零部件,有些部分我们已经赶超意大利了。”

  陈特夫说,他身上寄托着几代人的努力和期望。他讲述了一位老工程师的故事。这名工程师供职于原咸阳机床厂,这是前国家机床定点生产厂家,几代人的努力就是为了打造超越国外水平的产品。这名工程师弥留之际,从枕头底下掏出一个机器零部件,对陈特夫说:“小陈,我一直把德国的产品放在身边,这是几十年前的样品,也是我们一直没有做出来的。你们要实现我们的梦想。”

  这个梦想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陈特夫:“我现在的接班人在我的车间里,我身边的工程师、管理干部、技术工人都是我的接班人,我们有同样的理念。”

  “面对梦想不要害怕,不要怕。我看得非常坦然,我做不到了,还会有接班人继续做下去。活一天就做好一天。见到马克思也好汇报了。”陈特夫说。

  “中国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提起梦想就好像很遥远。这不能怪年轻人,而要怪我们的教育。”作为一个教龄长达30年的老教授,陈特夫认为育人不能少了“进取心、责任心、道德心”,这样才会有梦想;学生在校期间,还要学一点实际本领,“艰苦创业精神、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要实干,才能实现梦想。

撰文 郑雯